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硅烷浸渍剂厂家报价高路新材料全国发货
发布时间:2025-06-11 15:17:05  阅读:10次

硅烷浸渍剂是一种以小分子硅烷(如辛基硅烷、异丁基硅烷等)为主要成分的渗透型混凝土保护材料。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高延性混凝土的研发与生产,在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

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渗透至混凝土表层内部,与水泥水化产物反应生成网状憎水膜,从而阻隔水分、氯离子、二氧化碳等腐蚀介质侵入,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、耐久性,延长结构使用寿命。

一、材料组成与分类

主要成分:

活性物质:小分子硅烷(如烷基硅烷、硅氧烷),含量≥90%(高性能型),分子结构中含可水解的硅烷氧基(-OR)。

溶剂:乙醇、丙酮等环保型有机溶剂(用于稀释硅烷,提高渗透能力)。

分类方式:

按活性硅烷类型:

烷基硅烷(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):渗透深度 3mm,适用于常规防腐;

硅氧烷(如聚二甲基硅氧烷):成膜更致密,抗紫外线性能优,适用于海洋环境。

按形态:液体型(常用)、膏体型(适用于垂直面防流挂)。

二、作用机理

渗透阶段:
硅烷分子在溶剂作用下渗透至混凝土表层 5-10mm,溶剂挥发后,硅烷分子通过毛细孔扩散。

反应成膜阶段:
硅烷氧基(-OR)水解生成硅羟基(-OH),与混凝土中的羟基(-OH)脱水缩合,形成网状硅氧烷聚合物,覆盖于毛细孔内壁和混凝土表面。

憎水防护阶段:
网状结构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荷叶效应,水接触角≥90°,阻止水分及腐蚀介质侵入,同时保留混凝土透气性。

三、技术性能与指标

以《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》(JTS 153-3)为例,关键指标包括:

项目

标准要求

检测意义

硅烷含量

≥98%(质量分数)

保证渗透与成膜效果

渗透深度

≥3mm(C30 混凝土,28 天龄期)

决定防护层厚度与耐久性

吸水率降低率

≥90%(24 小时)

衡量憎水效果

氯离子吸收降低率

≥90%(电化学法)

评估抗盐雾腐蚀能力

固化时间

表干≤4 小时,实干≤7 天(20℃,湿度≤60%)

影响施工效率与防护周期

四、施工工艺与要点

施工流程:

基层处理: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浆、油污,修补裂缝(宽度>0.2mm 需先注浆);

表面干燥:施工前混凝土含水率≤8%(含水率过高会阻碍硅烷渗透);

喷涂施工: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机均匀喷涂 2 遍,用量 150-200g/m²(立面)或 200-300g/m²(平面);

养护固化:施工后 24 小时内避免雨水冲刷,7 天达到完整防护效果。

关键技术要点:

温度控制:施工环境温度 5-35℃,低温时硅烷黏度增加,高温时溶剂挥发过快易导致表面结皮。

基层粗糙度:混凝土表面需凿毛或喷砂处理,增大比表面积以提高渗透量。

安全防护:溶剂易挥发,施工时需佩戴防毒面具,现场禁止明火。

五、应用场景

海洋工程:

跨海大桥、港口码头、海上风电基础(抵抗盐雾、氯离子侵蚀)。

市政与交通工程:

隧道衬砌、高速公路桥梁、地铁车站(防碳化、冻融破坏)。

工业建筑:

化工厂、污水处理厂(抗酸碱腐蚀);储油罐基础(防渗透)。

历史建筑保护:

古建筑石材、混凝土构件的防风化、防水保护(硅烷无色透明,不改变原貌)。

六、与其他防护材料的对比

项目

硅烷浸渍剂

防水涂料

防腐涂层

防护原理

渗透成膜,内部防护

表面成膜,物理阻隔

表面覆盖,化学阻隔

耐久性

10-15 年(长效防护)

5-8 年(易老化开裂)

8-10 年(需定期维护)

透气性

允许水汽透出(呼吸性)

密闭不透气

部分产品透气

施工厚度

渗透深度 5-10mm(无形膜)

涂层厚度 0.5-2mm

涂层厚度 0.3-1mm

外观影响

无色透明,不改变外观

有色涂层,改变表面质感

有色涂层,影响美观

七、注意事项与发展趋势

注意事项:

禁止与水泥基材料同时施工(碱性环境会加速硅烷水解,降低渗透深度);

对已碳化的混凝土(pH<10),需先进行中和处理再施工。

发展趋势:

环保型溶剂:开发水基硅烷浸渍剂(以水为溶剂,减少 VOC 排放);

功能复合:添加纳米氧化锌等成分,兼具抗紫外线与自清洁功能;

智能化检测:通过荧光标记硅烷分子,实现渗透深度的无损检测。

硅烷浸渍剂作为混凝土耐久性防护的 “隐形盔甲”,其渗透型防护特性在恶劣环境工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,已成为海洋、盐渍土及严寒地区混凝土结构的标准防护手段。

相关信息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238079170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