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硅烷浸渍剂是一种以有机硅烷为主要成分的化学防护材料,通过渗透到混凝土、石材等多孔基材内部,形成一层斥水保护膜,从而提高基材的抗渗性、耐腐蚀性和耐久性。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硅烷浸渍剂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它广泛应用于桥梁、海工结构、混凝土建筑等的耐久性防护,尤其适用于受氯离子、水分侵蚀的环境。
一、核心作用与防护原理
深层渗透,形成斥水层
硅烷分子能渗透到混凝土表层 5-10mm(甚至更深),与基材中的羟基(-OH)发生化学反应,生成稳定的硅氧烷网络结构。这一结构不堵塞基材孔隙,却能阻止水分、氯离子、硫酸盐等有害介质侵入,同时允许基材内部水汽排出(即 “呼吸性”)。
提升耐久性
抗氯离子渗透:减少氯离子进入混凝土内部,延缓钢筋锈蚀(尤其对沿海、桥梁等氯盐环境中的结构至关重要)。
抗冻融破坏:降低基材吸水率,减少冻融循环中因水分结冰膨胀导致的开裂。
抗化学侵蚀:抵御酸雨、工业污水等对混凝土的侵蚀。
二、主要类型及特性
根据化学成分和形态,硅烷浸渍剂可分为以下几类:
类型 | 主要成分 | 特性及适用场景 |
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 | 异丁基硅烷衍生物 | 渗透深度大(可达 10mm 以上),适合高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结构(如跨海大桥、核电站),是目前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类型之一。 |
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| 辛基硅烷衍生物 | 斥水效果更持久,耐紫外线性能较好,适用于暴露在强阳光、高湿度环境中的结构(如屋面、外墙)。 |
硅烷乳液 | 硅烷与乳化剂的混合物 | 以水为溶剂,环保性好、施工安全,适合室内或对溶剂挥发有严格限制的场景,但渗透深度略低于溶剂型硅烷。 |
复合型硅烷 | 多种硅烷及助剂复配 | 结合不同硅烷的优势,可同时提升抗渗、抗裂、耐碱等性能,适用于复杂环境(如化工厂区、盐碱地)。 |
三、适用场景
混凝土结构防护
海洋工程:码头、防波堤等受海水侵蚀的结构。
桥梁工程:梁体、墩柱等易受雨水、除冰盐侵蚀的部位。
工业建筑:化工厂、污水处理厂等接触腐蚀性介质的混凝土构件。
石材及古建筑保护
用于石材幕墙、古建筑石碑、砖石结构等,防止水分渗透导致的风化、返碱、冻融破坏,同时不影响基材的透气性。
修补后的增强防护
混凝土修补(如裂缝填充、表面修复)后,涂刷硅烷浸渍剂可延长修补部位的使用寿命,与原结构形成协同防护。
四、施工关键步骤
基材预处理
清理表面:去除浮灰、油污、松动涂层等,可采用高压水枪(压力≥15MPa)冲洗或机械打磨。
干燥处理:混凝土表面含水率需≤8%(可通过湿度仪检测),若潮湿需通风干燥或采用烘干设备处理。
裂缝处理:宽度≥0.2mm 的裂缝需先用修补材料填充,确保表面平整。
施工方法
喷涂法: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机,均匀喷涂 1-2 遍,每遍间隔时间≥6 小时(确保前一遍充分渗透),用量通常为 200-300g/㎡(具体按产品说明)。
滚涂或刷涂:适用于小面积或复杂部位,需反复涂刷以保证渗透均匀,避免漏涂。
养护与注意事项
施工环境:温度宜在 5-35℃,风速≤5m/s(避免溶剂过快挥发),雨天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施工。
养护期:施工后 24 小时内避免淋雨或沾水,7 天内避免重荷载或机械摩擦。
安全防护:溶剂型硅烷需远离火源,施工人员佩戴防毒面具、手套,保持通风良好。
五、性能检测指标
判断硅烷浸渍剂施工效果的核心指标包括:
渗透深度:钻取芯样检测,混凝土中硅烷渗透深度应≥3mm(特殊要求可提高至 5mm)。
吸水率降低率:处理后基材的吸水率应较未处理前降低 90% 以上(按标准试验方法)。
氯离子吸收量降低率:≥90%,确保对氯离子的阻隔效果。
六、与同类产品的区别
防护材料 | 硅烷浸渍剂 | 普通防水涂料(如聚氨酯、丙烯酸) |
防护方式 | 深层渗透,形成内部斥水层 | 表面成膜,物理阻隔水分 |
透气性 | 好,不影响基材内部水汽排出 | 较差,易因水汽积聚导致涂层起鼓 |
耐久性 | 长(室外环境可维持 10-20 年) | 较短(3-8 年,易老化、磨损) |
适用基材 | 多孔材料(混凝土、石材等) | 适用于平整表面,对多孔基材渗透有限 |
硅烷浸渍剂更适合对耐久性、透气性要求高的隐蔽或复杂结构,而普通防水涂料则常用于大面积、表面平整的短期防护场景。
选择硅烷浸渍剂时,需根据基材类型、环境条件(如氯离子浓度、湿度)、设计使用年限等因素,优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(如 GB/T 50728-2011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》)的产品,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其适用性。
Copyright © 2024 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备案号:豫ICP备2025120142号-3